首页 > 洞察建议 > 行业动向 > KOS洞察 | 稳定币再掀金融科技热潮:人才争夺如何破局?
KOS洞察 | 稳定币再掀金融科技热潮:人才争夺如何破局?
2025-08-15 18:27

金融科技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金融格局,推动支付、投资、风控等环节的深度变革。

2025年,稳定币(Stablecoins)在全球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稳定币作为特殊的加密货币,通过锚定其他资产(通常为传统法币,如美元),保持币值稳定,有效弥补了普通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的问题。根据STABLECOIN INSIDER 数据,稳定币总市值已达到2500亿美元。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人才招聘的挑战却日益凸显。


金融科技人才之战


在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不断创新的当下,一场围绕金融科技人才的争夺战已然拉开帷幕,而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HR招聘通常面临四大挑战:


1.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行业监管政策面临持续的调整和完善,企业招聘更加谨慎。同时,求职者因担忧行业和政策的稳定性,对金融科技领域职业选择持观望态度。


2. 新兴领域人才稀缺

在金融科技行业中,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精特新”技能缺口巨大。这些领域技术专业性强、复杂度高、人才培养周期长,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招聘到合适人才。随着各国逐步推出金融科技监管需求,具备丰富行业经验且拥有前瞻性视野的产品、合规和风控专家尤为稀缺。


3.复合型人才匮乏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和金融的交叉领域,要求人才既精通前沿技术,又熟悉金融业务场景,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此类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4.企业文化适配性

金融科技企业多具有快节奏、创业型文化,需要人才能适应快速变化和调整,寻找与此类动态文化匹配的候选人是一大挑战。


面对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挑战,KOS高奥士国际凭借多年的深耕积累,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深厚的人才储备。我们曾为众多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涵盖多元企业/岗位类型,交付众多职能和不同职级的核心岗位,成功案例包括:


微信图片_2025-08-18_084458_717.jpg


稳定币重塑金融科技格局


稳定币作为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连接桥梁,正深刻推动支付和投资领域的变革。近年来,全球监管机构逐步加紧对稳定币的监管,确保市场稳定和消费者保护。在美国,GENIUS Act(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于2025年7月签署成法,建立清晰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要求发行商维持100%储备(如美元或美国国债),并遵守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规则。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早在2023年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并在2025年进一步强化,要求所有在新加坡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实体须在2025年6月30日前取得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牌照,未获牌照者须停止运营。截至目前,根据MAS官网,共有34家公司获得了DTSP牌照,包括Coinbase、Circle等。


2025年8月1日,《稳定币条例》在香港正式生效。该条例规定,凡发行或推广以法币为基础的稳定币(尤其涉及港币锚定)的机构,须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出的牌照。牌照申请需满足储备资产充足、最低 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本地化要求等标准,同时还需建立反洗钱(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FT)的合规体系。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对持牌人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能持续满足监管要求。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香港向成为国际稳定币发行和数字资产中心迈进了重要一步,为稳定币及更广泛的 Web3 生态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稳定币正重塑全球金融科技格局,KOS高奥士国际作为首家在香港特区上市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拥有一支长期专注于金融科技的招聘团队。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拥有广泛的人才网络积累。此外,KOS在香港特区、深圳、广州、上海及新加坡均设有办公室开展业务,致力于帮助企业抓住金融科技及相关细分领域发展机会,组建专业团队应对市场挑战。


免责声明:

本文由KOS高奥士国际(以下简称 "KOS")基于公开信息编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法律意见。文中涉及的市场数据、监管信息和未来预测均基于撰写时的可用信息,可能因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KOS 不对本文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本文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展望仅代表我方观点,不应被视为对未来事件的承诺或保证。读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应自行进行独立判断和深入研究。KOS 对读者因使用或信赖本文信息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责任。


稳定币及相关金融产品可能涉及高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并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本文提及的任何公司、产品或服务均不构成 KOS 的推荐或背书。

Back
Share:
订阅我们

您将在第一时间获得资讯更新。